環球網 | 2021年“北控水務杯”中國“互聯網+”兩場大賽收官 2021-12-07



12月4日,“北控水務杯”第四屆中國“互聯網+”生態環境創新創業和第一屆中國“互聯網+”生態環境科技創投大賽現場總決賽在西安拉開帷幕,全國32個高校創新項目、14家創業企業、50余名行業專家、百余名參賽選手角逐全國冠軍。
原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王樹聲,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任洪強,北控水務集團執行總裁李力,北控水務集團輪值執行總裁、生態環境產教聯盟理事長于立國,以及22位專家評委、40余位嘉賓導師以現場及線上的形式參加了活動開幕式。
開幕式上,趙華林提出,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是改善中國環境的必經之路,碳中和科技創新和攻關是生態文明的活力之源,應加強系統化地培養碳達峰、碳中和人才,系統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行業大型企業領軍作用,促進高等院校學科改革發展,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大環境。
王樹聲指出,高等教育要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地結合起來,更好地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自建校以來扎根西部,立足行業創新和行業進步,在綠色創新和節能、生態環境保護、循環經濟等領域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他同時表示,”北控水務杯“中國“互聯網+”生態環境大賽已成為本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行業賽事,為青年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推動賽事成果轉化搭建了廣闊的舞臺。
北控水務執行總裁李力回顧了北控水務集團創新創業發展之路。2018年,北控水務與河北環境工程學院牽頭,聯合行業協會、骨干企業、高等教育院校、科研單位等成立了生態環境產教聯盟,迄今已吸納了124所高校和129家企業成員,有效建立環境院校與環保企業交流互通、資源共享平臺,形成“產、學、研、用、創、金”綜合立體模式,促進人才、教育、產業、創新的四鏈銜接,探索出一條符合生態環境院校和環境企業實際的、可持續的科技成果轉化之路。
兩場大賽自啟動以來,得到了全社會、全行業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反響。為保證大賽的公平性與嚴謹性,本屆大賽邀請了多位行業領域專家參與評審工作。
本屆雙創大賽吸引了全國28個省區市,246所院校,744個項目,4140 余名創新創業人員報名參加。經過激烈角逐,12個項目成功晉級冠軍爭奪賽。冠軍爭奪賽現場經過激烈的比拼,最終同濟大學的《黃金捕手——水中痕量貴金屬回收專家》項目摘得桂冠,并獲得10萬元創業基金;南京大學的《基于寬禁帶半導體光電器件的光譜法快速水質分析監測技術與產品》項目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工業循環水高效處理與再生循環利用開創者》項目收獲亞軍并獲得5萬元創業基金;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淥恒環保—生態型村鎮膜濾凈水技術及裝置》項目、東北大學的《嗜熱饕餮——開創全球污泥及固廢資源化新紀元》項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學的《高鹽廢水膜法資源化獨家方案提供商》項目并列季軍,并收獲2萬元創業基金。
本屆創投大賽歷時8個月,收到了來自全國90家企業、7支創新團隊、104個項目,1000多名創業者的熱情參與。經過激烈角逐,14個參賽項目進入全國總決賽。最終北京八度陽光科技有限公司的《八度陽光 - 分布式智慧光電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獲得冠軍,并獲得了15萬元獎金;北京北控工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工業環保 - RPF功能纖維惡臭治理技術產業化》收獲亞軍并獲得8萬元獎金;上海在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在田環境-單相流負壓排水技術》收獲季軍,并獲得3萬元獎金。
大賽本著“始于比賽,不止于比賽”的辦賽宗旨,著重賽后的合作對接和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儀式上,北控水務集團研究院、戰略發展中心和北水教育中心分別與8個雙創大賽優秀項目團隊和8個創投大賽優秀項目簽訂了合作備忘錄,約定雙方合作開啟、資源共享、彼此賦能。
12月5日舉行的大賽項目對接會,與意向投資機構、合作企業進行投資意向、項目合作深度治談對接,進一步推進成果的轉化應用,切實促進賽事的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實現行業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閉幕式上,北控水務集團輪值執行總裁于立國代表雙創大賽組委會致閉幕辭,他指出,只有創新才是行業發展的唯一力量,但創新的過程不應只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實際落地需要資金和資源的支持,大賽提供了這樣一個幫助項目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平臺。面向北控水務集團輕資產轉型的目標,期待與行業精英進行深度合作。
在賽旗交接儀式上,大賽承辦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院長盧金鎖教授揮旗并交向主辦方,主辦方北控水務集團輪值執行總裁于立國向第五屆大賽承辦校任洪強院士(線上參加)授旗,標志著南京大學將成為“北控水務杯”第五屆中國”互聯網+“生態環境創新創業大賽承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