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 | 新質生產力釋放新動能 北控水務提速“科技攻堅” 2024-03-26



陽春三月,水綠草青。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個“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屆“中國水周”。今年“世界水日”主題為“以水促和平”,我國紀念今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水作為生命之源,對促進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近十年間,在“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指導下,污水處理率大幅提升,地級市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2023年1月—12月,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類—Ⅲ類)斷面比例為89.4%。這對改善我國水生態、保障水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我國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和“含綠量”顯著提升,成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
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首位,為高質量發展賦予新內涵。在生態環境領域,真正從研發新技術、探索新模式、構建新業態的角度發展新質生產力,讓科技支撐我國水利事業“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成為行業關注的新話題。
經歷“黃金時代” 行業迎來破局變革
多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生態環境領域的支持力度,為水務行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充足空間。
2005年開始,水務市場以投資拉動,邁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眾多企業加大經營投資力度,以重資產模式布局,實現規模快速擴張,大量的環境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從無到有,生態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果,人居環境得到大幅提升。2023年12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實施意見》提出,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超過98%。
隨著我國水環境質量穩中趨好,粗獷式發展逐漸被精細化管理取代,生態環境產業也進入“效果時代”,市場將由投資引領轉為更看重企業的技術和服務優勢,眾多水務企業紛紛向輕資產模式變革,尋求破局機遇。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增強市場自主調節能力。同年,北控水務提出“雙平臺”戰略,通過資產管理平臺、運營管理平臺向輕資產企業轉型,由資本驅動轉向價值驅動,被行業看作是環保行業中輕資產運營模式轉型的先行者。
同時,綠色、低碳、循環已經進入到國家經濟發展主脈,復合型、多協同、廣延伸的解決方案成為主流需求,在水務行業,綠色低碳、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創新和服務加速升級。
今年,北控水務主動破局,在“雙平臺”基礎上升級為“三平臺”戰略,正式將“科技發展”納入平臺戰略體系,聯合專業公司推動技術產品化和產品市場化,構建行業生態體系,迭代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成為企業“輕”裝上陣再出發的又一個起點。
實現二次增長 瞄準新質生產力引導科技創新
材料學、ChatGPT、AI等技術快速發展,使無人駕駛、黑燈工廠等未來發展窗口已經初見端倪,同時給環保產業的技術創新帶來突破機會。各企業都在把科技力量轉化為經濟和產業競爭優勢,在探索中形成創新模式。
北控水務亦在建立成熟的技術推進思路,圍繞專業技術和數字技術兩大方向發力,通過技術引進、自主研發等方式持續推進技術創新與升級。
在專業技術上,北控水務一方面通過資本、項目合作實現科研轉化,先后入股開創環保、金科水務等優秀技術企業,共同打造了污泥、水治理膜系統領域的知名品牌,為后續業務發展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加強自主研發,例如,北控水務曾公開發布技術產品BEAOA與北控速粒,在綠色低碳、節約土地等方面成為污水處理廠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有力支撐。此外,豐富的行業技術產品已在北控水務的多個生產驗證平臺應用試驗,成為推動行業技術轉化的孵化器。
在數字化技術創新上,將智慧水務運營管理納入發展主線,開發了如BECloud™、數字雙胞胎、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統等智慧化的大數據解決方案,為水系水質保障、城區防洪排澇、市政污水處理等涉水設施實現統一運營管理和智慧化管理,實現污水處理廠高質量運營提供支撐。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化綠色科技創新,這將加速水務行業從污染治理到價值創造的轉變,與綠色、低碳、循環的時代需求融為一體,以綠色方式用好水資源,不僅是行業趨向,更可為實現企業二次增長提供更多可能。
新質生產力時代 如何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
生態環境產業已經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連,面向水務行業,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節省土地的需求引發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倍增;水資源節約利用帶來950億元再生水市場;工業高速發展帶來工業水處理細分機會……
如何在我國缺水的基本國情前提下抓住未來機遇,是水務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發展面臨的一大問題,不僅需要綠色創新技術的支持,還需要基于自身核心競爭力、企業基因進一步選擇和拓展。
北控水務的發展重心仍然堅守水處理和水資源利用核心主業,同時在多業務領域發揮價值。在再生水市場表現積極,以技術能力提升出水水質形成水資源循環利用,如北京稻香湖再生水廠、銀川市第一再生水廠效果顯現;在污泥處置領域,北控水務以技術推進污泥減量化、穩定化和資源化利用,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運營管理服務;在供水方面,強化智慧供水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讓民生保障更加智慧化、智能化。
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人口規模巨大、人均資源較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在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道路上需發展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產出的綠色生產力;高質量發展與綠色生產力之間,辯證地體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2023年,北控水務提出的“未來新水務”概念,立足聯合行業共同探索水業升級發展新場景、新范式,為水務和生態環境產業發展提供指引方向。2024年伊始,北控水務成立北水科技和北水云服兩家公司,被認為是集團加速科技化、專業化能力落地的重要一步。北控水務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聚集人才、科技、技術資源,培育專業公司的成長,專注發展技術創新與服務創新,努力成為生態環境領域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助力。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在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新質生產力為重要動力的方向下,中國水務企業將持續科技攻堅,深化綠色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不斷向“世界級”企業闊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