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 |“把脈”黃河做“體檢” 2024-11-07

制定采樣計劃、帶上采樣器材,奔走于鞏義市不同的采樣點位,來來回回90多公里的路程。每周,李繼軒都會和同事一道,用一天時間,以水質抽樣檢測為黃河“把脈”做“體檢”。
“給黃河水生態環境建立數據檔案,動態記錄鞏義黃河段流域水質情況。”從事水樣外采工作多年,每次出任務,鄭州市生態環境監測和安全中心鞏義分中心副主任李繼軒都格外認真嚴謹,“每份水樣都馬虎不得,與黃河生態保護密切相關!”
水樣外采是份怎樣的工作?如何通過水樣外采和檢測為黃河生態治理提供數據支撐?11月1日,記者跟隨李繼軒和他的同事,親身感受水質環境監測一線工作人員的日常。
鞏義市北控水務有限公司是水樣外采的第一站。
為何選在這里?“北控水務負責全市城區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置,日均5萬噸的污水在此凈化處理。”鄭州市生態環境局鞏義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城區廢水經北控水務處理后,近一半排放至伊洛河,而后匯流黃河,“這里的水質是否達標,直接關系黃河水質生態安全。”
當天上午10時許,在北控水務有限公司入河排污口,李繼軒和同事將分層采樣桶投入河口,多次采樣后經簡單過濾,將采集到的水樣小心翼翼裝入取樣瓶中,然后立即送往中心實驗室,“要確保2個小時內送達實驗室,同時堅持采、測人員分離,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
“監測重點在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總氮等幾項關鍵指標,尤其化學需氧量,表明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含量多少。”鄭州市生態環境監測和安全中心鞏義分中心技術負責人賀海威說,其實每個排污口都安裝了動態監測儀器,會將實時數據上傳至中心系統,“但還是要每周定期人力抽檢,雙方介入能更好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有效。”
盯緊排污口以把好鞏義出境水質,黃河入境水質同樣至關重要。
在北控水務有限公司入河排污口完成采樣后,記者隨李繼軒一行驅車前往鞏義市康店鎮趙溝二橋黃河灘區,開展斷面水水質監測。
到達采樣點位,在一座離黃河水面十來米高的狹窄鐵橋上,李繼軒只身攜采樣桶走到橋中間,將其沉入河水中分層采樣,而后小心返回,用現場監測儀器對水樣的PH、電導率、溶解氧等數據進行初測,而后封存送中心實驗室進一步檢測,“這個季節相對好采集,冬季天寒地凍時還要想法先破冰,然后在河灘上完成現場監測。”李繼軒說。
“再難也要準時準確采集,這是份沉甸甸的責任。”一旁,賀海威補充介紹,作為鄭州市重點工業之城,鞏義工業企業密集,環境監測任務相對艱巨,鞏義黃河段流經康店鎮、河洛鎮、站街鎮三鎮25個行政村,其間有伊洛河在境內注入,河洛在此匯流。
近年,為扎實做好鞏義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鄭州市生態環境監測和安全中心鞏義分中心加強對趙溝二橋、黃河與伊洛河交匯處下游800米兩個點位水質進行重點監測,動態掌握黃河入境水水質情況。作為鞏義黃河段支流的伊洛河也是重點監測對象,對沿線5個重點點位污染源進行排查,主要包括企業排放、生活污水等,通過對這些污染源的實時跟蹤監測,為伊洛河污染治理提供數據支撐。在加強監測的同時,鞏義市還通過企業污染源精細監管、推動企業生產綠色化轉型、循環化改造,推廣農業綠色生產等方式,進一步減污增效。
做好水環境一線監測,由點及面形成合力,為黃河生態大保護、大治理提供堅強支撐。近年來,鄭州市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黃河花園口斷面連續4年達到Ⅱ類水質,各支流穩定消除劣V類,環境質量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輾轉鞏義市多個水質監測點,一份份水樣及時、快速送檢。
下午4時左右,北控水務公司入河排污口和趙溝二橋黃河斷面水質檢測結果先后給出——化學需氧量分別在8 mg/L、11 mg/L,結合氨氮、總磷數據,采樣水質都保持在Ⅱ類。
“這次‘體檢’指標不錯。”看到采樣結果,李繼軒和同事會心一笑,“馬上將進入冬季,要根據氣候變化制定新的采樣計劃了。”
寒來暑往,李繼軒和同事們年復一年,著眼一件事兢兢業業。